你可能不相信,美军最高将领曾两次偷偷打电话给中国军方,就为了保证一件事:美国绝不会对中国开战。
这可不是小道消息,而是被美国记者写进书里的真实事件。 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·米利,在2020年10月和2021年1月,两次私下联系中方官员,因为他担心当时的总统特朗普可能会“失控”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。 他甚至强调,美国总统下达核武器使用命令必须经过参联会同意才有效。
为什么美军高层如此害怕与中国开战? 一位德国军事专家点破了真相:中国的军力已经强大到让美国束手无策。
#热问计划#回想七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,美国当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,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。 一位美国将军后来承认,那是在错误的地点、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。
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七十年前的中国。 从海上到天空,从导弹到网络战,中国已经建立起令人生畏的防御和反击体系。
看看中国海军吧。 三艘航母已经服役,其中包括采用电磁弹射的先进航母“福建舰”。 055型万吨大驱、052D导弹驱逐舰以及不断扩充的核潜艇队伍,让中国海军舰艇总数跃居全球第一。 2016年南海对峙事件中,美国双航母编队最终选择撤退,这一事件让外界看清了西太平洋力量对比的变化。
中国的导弹力量更是美国的心头大患。 被称为“航母杀手”的东风-21D和东风-26导弹能够精确打击移动中的海上目标,而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以其不可预测的飞行轨迹,几乎无法被现有防御系统拦截。 这些导弹的射程覆盖了西太平洋、印度洋和南海的关键区域,对美国海军构成了巨大挑战。
空中力量方面,歼-20隐身战斗机的服役和不断扩编,使中国空军成为印太地区最大的空中作战力量。 运-20战略运输机则显著提升了中国的战略投送能力。 再加上反卫星技术和北斗导航系统的支撑,中国已经建立了空天一体的作战体系。
就连网络空间也不再是美国独占的领域。 2023年,中国成功识别并反制了一次大规模网络攻击,展示了中国在网络战领域的防御和反击能力。
更重要的是中国庞大的工业实力。 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中国能够自主生产从武器到弹药的各种军事物资。 在稀土、芯片材料等关键资源方面,中国也具有重要影响力。 这意味着一旦陷入持久战,中国能够持续补给,而美国则可能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。
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·海顿公开表示,美国的目标应该是永远不与中国开战,因为这将给整个世界造成毁灭性后果。 这种清醒认识不仅源于对中国军力的评估,也来自于对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现实考量。
中美之间每年有超过数千亿美元的贸易往来,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制造。一旦开战,美国通胀将急剧上升,老百姓生活成本会大幅增加美元地位可能不保,全球金融体系将遭受巨大冲击。
就连美国的盟友也不愿随美反华。 德国国防部长曾直言“猛批中国是自嗨行为,德国不跟”。 德国经济部长也表示“我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”,明确表态不会在香港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。
欧洲国家似乎更感兴趣的是“刷存在感”,而不是真正对抗中国。 许多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关系,塞尔维亚和意大利是两个显著的例子,而德国对中国资金的喜爱更是举世皆知。
美国海军陆战队前司令查尔斯·克鲁拉克指出,中美并非注定一战,有四个理由:核冲突的风险、中国的长远眼光、中国在全球软实力战争中的胜利以及两国经济的密不可分。
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核大国之间直接对抗的危险性。 北约之所以不敢直接出兵乌克兰,很大程度上是忌惮俄罗斯的核武库。 同样,美国对于数量虽不及美俄,但打击能力快速提升中的中国核力量,必然有更多的顾忌。
中国坚持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,主要着眼于加强“第二击”能力,维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。 事实上,以解放军现有的常规武器如东风-21D、东风-26反舰导弹,就已经具备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的能力,用传统武器就可让美国有所顾忌而不敢进入台湾海域,无须使用核威慑。
美军参联会人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,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反制能力。 美国不开战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,觉得战争是非正义的,应该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。 而是他们认识到与中国开战的灾难性后果,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利益而表现出的清醒。
当今世界,大数据和高技术信息武器使得大国之间的战争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。 一旦打开战争的“魔瓶”,谁能关上它? 美国军方深知作战带来的巨大伤亡,特别是与核大国开战可能产生的无法控制的升级风险。
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理查德不得不承认,中国战略核武库正以惊人速度发展,对美国战略核力量构成了重大挑战。 中国完成的高超音速武器测试,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对地攻击能力。
这些军事现实加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,使得美国不敢轻易与中国开战。美国企业界依然把在华业务当作“重头戏”,苹果、波音、高盛等美国企业高管继续往返中美之间,寻求商业机会。
华亿配资-股民配资炒股-股票正规的杠杆平台-正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